AI的蝴蝶效应?业内大公司开始合并发行业务

admin 197 2023-04-20

最近,BMG公布了一项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业务合并。

本周二,BMG宣布将全面整合其新发行唱片和已有曲库唱片业务,放弃二者之间需要分开经营的“过时”的行业惯例。

BMG指出,在流媒体时代,由已有曲库录制音乐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录制音乐收入的四分之三,鉴于此,他们决定这样做。BMG也是业内第一家这样做的大公司,此举一出即引发了大量关注,行业媒体认为BMG这样做是为了消除音乐发行中的新旧之分。

BMG首席执行官Hartwig Masuch自2008年公司重组以来一直领导着该公司,他表示:“音乐就是音乐,不分新旧。音乐巨星和经典歌曲没有保质期,我们认为音乐行业是时候反思这一点了。”

音乐行业一直专注于新事物,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发现、培养和打造新的音乐人上。然而,曲库的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得更加明显,因为歌迷们用购买CD取代了此前他们最喜欢的黑胶唱片,“旧唱片发行”也成为了一项蓬勃发展的生意,各大唱片公司开始发展其曲库部门,如华纳的Rhino和索尼的Legacy等,都专注于用奢华的包装重新发行过往曾发行过的经典唱片。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经典音乐的受欢迎程度只增不减,电影、电视和广告中随处可见,在TikTok热门歌曲里也同样有一席之地,如去年在平台上爆火的Fleetwood Mac的《Dreams》等。

从业务上看,BMG对于“新歌”的定义有着苛刻的要求,根据其规定,发行超过18个月的歌曲就不再是“新歌”,而被归类为曲库(也就是“老歌”),而发行超过几年的歌曲则会被归类为“深度曲库”。许多人认为,随着流媒体在音乐分类领域的普及,这样的分类标准已经越来越过时了。

自2008年重组以来,BMG一直专注于老牌音乐人而非新音乐人,即使是新录制的作品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熟悉的面孔,如Lenny Kravitz、Louis Tomlinson、Bryan Adams、Adam Lambert和Kylie Minogue等。再加上其强大的词曲版权代理业务部门主要也依赖曲库进行增长,BMG就这样一步步通过专注于不那么“新”的音乐,将自己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公司之一。

最近几年,BMG基于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优势,不仅重新发行了许多曲库内经典作品的精装再版,还发行了书籍和纪录片,如目前正在奈飞上热映的David Bowie的《Moonage Daydream》和Lewis Capaldi的电影《How I’m Feeling Now》等。

本周二的公告基本上宣告了BMG该计划的全部细节。BMG的唱片曲库部门将在其所在地向BMG全球总部报告,然后通过全球曲库执行副总裁Fred Casimir向全球通告所有市场的销售情况,根据BMG公告的描述,这与该公司此前使用的内部工作逻辑相同。

在给员工的一份报告中,BMG首席执行官Hartwig Masuch写道:“BMG是第一家认识到在流媒体环境中,经典音乐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音乐公司。这一点也得到了市场统计数据的证实。数据显示,新发行的一线业务占流媒体消费的比例已降至30%或更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经典老歌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多数一线新作品都是由久经考验的知名音乐人发行的。”

BMG全球曲库执行副总裁Fred Casimi表示,BMG的成功来自于对音乐人需求的关注和对流媒体市场的适应。他认为BMG不会忽视老的音乐作品,而是会像对待新的音乐作品一样投入资源和精力,让它们在流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播放量和收益。

为什么BMG持续降低对新歌发行的关注度?或许也和最近AI生成音乐让新增内容市场的利益场和舆论场更加混杂有关。

最近,AI“恶搞”音乐巨星音频带来了法律风险和道德危机。

这场风暴的最新进度是,一首由人工智能生成的Drake和The Weeknd演唱的名为《heart on my sleeve》的原创作品通过第三方分销商,成功地进入了Spotify、Apple Music、SoundCloud、Deezer和TIDAL等流媒体平台,并积累了数十万次的播放量。

尽管在UMG的要求下,这首歌的“官方”版本已经从所有数字音乐平台下架,但用户对这首歌的兴趣只增不减,部分短视频博主还在不断地以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将其上传至流媒体平台。这些噱头之下,市场对人类艺术家发行新歌的关注度自然受到了更严重的挤压。

UMG发言人表示,使用其旗下音乐人的音乐数据训练生成性人工智能以及在数字平台上使用生成人工智能创建的侵权内容,这既违反了唱片公司代理协议,也违反了版权法,并引出了一个问题,即音乐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希望站在历史的哪一边:站在音乐人、粉丝和人类创造性表达的一边,还是站在深度造假、欺诈和剥夺音乐人应有权益的一边?

行业媒体表示,UMG的声明表明了一个相当平淡的事实,即这些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在窃取和模仿音乐人的版权,而不是涉及任何真正的“创作”。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版权法对于模仿人声创作音乐的权属的界定,因此,有很多紧迫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关于谁能得到报酬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AI生成音乐还集中在说唱领域,但也表现出了向其他流派音乐蔓延的趋势。

《伦敦晚旗报》则认为不必紧张,听众热衷于消费的内容有其独特的个性,充满了故事感,是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创造性世界。

“尽管AI生成音乐或许会很快弥补在这方面的缺失,但依赖于高度进化的海量检索与复制技术的AI与真正的音乐人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伦敦晚旗报》在报道中预测,AI生成音乐的市场份额将难以达到两位数,而录制音乐的年增长率超过了这一数字。


上一篇:大模型疑造假,伪AI商汤?
下一篇:资本观望,大厂入局,海外大模型血脉压制…… 国内AIGC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